Qwen Code 免费用:每天 2000 次白给,我把 Claude Code 暂时放一边了
前段时间,Claude Code着实火了一把,自媒体也是各种吹嘘的厉害的邪乎,完爆Cursor之类的!

博主也亲自安装上了Claude Code,并且实测了一把(劝退国内用户,因为calude模型限制使用国家所以需要全程开TUN模式、并且改东西还不能像Cursor那样选择性去接受),使用过AI写代码的朋友们应该都喜欢用Claude模型,它也是目前代码能力最强的,不过Claude Code这样使用Claude 4模型去处理,每个文件写的都是金钱的味道,这玩意给我的感受是:**难用还死贵**!用了几次后就直接在系统里一直吃灰去了!

不过,就在最近,阿里也推出了一款Qwen Code,最绝的是:支持 Qwen OAuth 免费使用,每天 2000 次请求、每分钟 60 次速率限制,不限 token 额度,浏览器一键登录就能开干,可以完美的实现Claude Code功能平替!
它更重要的是,它不是玩具,而是能读懂项目结构、直接改文件、运行命令的生产力工具。
这篇文章我用一晚上的真实体验,把“它是什么、怎么和 Claude Code 取舍、以及从安装到实战”的每一步写清楚,尽量少术语,多干货。
Qwen Code到底是什么?一句话概括
- Qwen Code 是一个命令行里的 AI 编程助手,改造自 Gemini CLI,但针对 Qwen3‑Coder 系列模型做了深度适配和增强,更擅长代码理解与工作流协作。
- 两个最实在的点:
- 免费额度:通过 Qwen OAuth,每天 2000 次请求,60 次/分钟,不限 token 配额;境内还可选 ModelScope(2000 次/天),海外可选 OpenRouter(最多 1000 次/天)。
- 能力范畴:能看懂大代码库、直接编辑文件、自动化跑命令;支持会话管理(/compress、/clear、/stats),能控制对话规模,避免越聊越重。
我自己的感受是:它不像一个“问答机器人”,更像一位“能动手干活的搭档”。
和 Claude Code 怎么选?
- 如果你还在观望是否为 Claude 付费,那就先用 Qwen Code 把活干起来,再考虑是否迁回去。
- Claude Code 的计费和 Claude API 一致,常见的 Claude 3.7 Sonnet 模型按输入
15/百万 token 计价;如果你已经深度绑定 Claude 生态(比如 MCP、企业工作流、团队协作规范),那继续用它也没毛病。 - 但如果你更看重“零门槛、随时可用、中文友好”,Qwen Code 确实更顺手,特别适合个人开发者和小团队。
一句话总结:先用最省事的,把需求做出来,再谈“最优解”。
手把手:从安装到开干(跟着敲就行)
下面这套流程,我从头走了一遍,照抄不出错。
1) 准备 Node.js(20+)
- 没有 Node 的话,装一个 20 或以上版本。命令行安装也行:
1 | |
- 装好后确认:
1 | |
能看到版本号就 OK。
我使用的是nvm进行对版本管理的,大家如果想安装多个版本可以也使用nvm,具体安装方式参考我之前的文章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I0lT6KquN17Lb-OCn5tPQ

2) 安装 Qwen Code CLI
1 | |
能看到版本号,说明安装成功。

3) 启动并开通免费额度(Qwen OAuth 一键登录)
- 找一个你要操作的项目目录(建议是已有的代码仓):
1 | |

- 首次进入,会让你选择认证方式。选“Qwen OAuth”,回车后会自动打开浏览器,用 qwen.ai 账号登录并授权。完成后回到终端即可开始使用。

- 进来就能用中文跟它交流了。可以先来几个热身:
- “帮我梳理整个仓库的模块结构,并说明它们的依赖关系。”
- “扫描 src 目录,列出所有 HTTP 路由以及对应的鉴权方式。”
- “重构 utils/xxx.ts,使其更易读并补一组单测(Vitest/Jest 都行)。”

4) 实战示例:读项目、找问题、改代码
- 读项目:
1 | |
- 找接口与鉴权:
1 | |
- 重构 + 单测:
1 | |
如果哪里不满意,直接说“再来一版”;或者具体点:“把 X 改成 Y”。它会持续迭代,直到合你心意为止。
5) 会话管理:别让对话越聊越重
- 你可以设置会话 token 的上限(可选):
1 | |

- 常用命令:
- /compress:压缩历史,轻装继续
- /clear:清空对话,重新开始
- /stats:查看当前 token 统计

6) 切换为 OpenAI 兼容模式(适合已有 API Key 的同学)
如果你手上有自己的 API Key,也可以走 OpenAI 兼容模式。
- 方式一:环境变量
1 | |
- 方式二:项目根目录添加 .env
1 | |
- 推荐端点(按地区选择):
- 中国大陆
- 阿里云百炼(DashScope 兼容模式):
- 中国大陆
1 | |
1 | |
1 | |
- 海外用户
- 阿里云 ModelStudio(国际):
1 | |
1 | |
1 | |
- 随时切换认证:如果你之前设成了 OpenAI 兼容模式,也可以在 CLI 里输入
/auth切回 Qwen OAuth。
一些真实体感与小贴士
- 关于“费不费 token”:Qwen Code 为了把事情办好,单轮对话可能会发起多次调用(这也是它靠谱的原因),所以从“token 角度”看会偏重;好在 OAuth 路径按“请求数”给额度,个人用户就不用焦虑 token 账单了。
- 中文语境很友好:尤其在大代码库里找路由、查中间件、补单测这种沟通成本高的工作,中文描述需求非常顺。
- 什么时候我会用 Claude Code:团队已经和 Claude 生态打通(MCP、CI/CD 工具链、企业权限等),那就继续按原方案走;反之,如果你只是想把需求尽快跑通,先用 Qwen Code“零成本试错”会更轻松。
参考与入口(建议收藏)
- Qwen Code 官方仓库(安装、OAuth、OpenAI 兼容等)
https://github.com/QwenLM/qwen-code - 通义千问百炼(Qwen‑Coder 模型与调用)
https://help.aliyun.com/zh/model-studio/qwen-coder
https://help.aliyun.com/zh/model-studio/use-qwen-by-calling-api - 上游项目 Gemini CLI(结构与理念的来源)
https://github.com/google-gemini/gemini-cli - Claude Code(功能与计费参考)
https://www.anthropic.com/claude-code
https://docs.anthropic.com/zh-CN/docs/about-claude/pricing
最后的感想:别把“工具”想得太神秘。Qwen Code 和 Claude Code 的共同目标,都是让你更快把想法落成代码。谁是“最强”,永远在变化;但“先把事做出来”,永远是正确答案。